全国刑事案件咨询热线:13863659379

窦荣刚|也谈律师的“匠心”

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写律师的“匠心”。感觉写得不错,自己转载了,又推荐到所里的青年律师群。同时也想接着这个话题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匠心”一词,窃以为最为深刻的理解,当属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生计是石匠。他认为,唯一可以说知道点什么的人是工匠。依苏格拉底的想法,知道什么与会一门技术,是可以相通的。工匠之知,与教条相反,因为一种匠艺绝不是一套有待付诸运行的原则,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积累的产物。工艺与实做是分不开的,徒弟必须观看师傅做事,才谈得上开始学习,这场训练的整个目的则是产生一个师傅。师傅是精于此道的人,他所以精于此道,也有他边做边精的方式。只有向师傅学习,边做边精,才能获得真知。


                


油画:苏格拉底之死


       就工匠这种技术型行业而言,苏格拉底的看法无疑是极为正确的。律师行业,在基本层面也是一种匠艺,因为技术是律师执业的基础,缺乏技术的精雕细琢,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任何其他方面的玲珑机巧往往也不过是聚沙成塔,一时糊弄客户赚点代理费可以,但要想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不会在风蚀雨剥中现出原型,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想做好律师,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坚实的基础,不在世风的变幻中如无舵的小船摇摆不定,失去方向,自然应当像一个工匠一样筹划和经营自己的职业。


       当下的时代的中国,不是一个易于产生好工匠的时代。中国目前的工业生产总值已是世界第一,但我们的制造业在许多重要的核心技术上依然大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连圆珠笔笔芯的圆珠都不能生产,由此产生的苦果至少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吞下去、消化掉。当下时代的中国,也不是一个易于产生工匠律师的时代,别的不说,电视剧里充斥着少年得志、牛逼哄哄的年轻律师银屏形象,似乎成为法律领域的大咖完全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什么师傅啊经验啊阅历啊神马都是浮云。这种一夜成名天下知的美梦早该醒了,却依然在大众文化传播层面阴魂不散,让很多年轻人无法去接受十年漂泊无人问、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职业进阶的苦境。于是职场情商论、机巧论大行其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情商的确重要。但作为工匠,如果不能在技艺层面不断学习和改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再强,也无法抵销因产品质量不高所带来的竞争劣势。作为律师,如果不能在专业能力上不断学习和提升,即便在与人交往上八面玲珑,让人无比舒服,但所提供的服务本身存在缺陷,也难以经受时间的检验。所以,我以为,律师职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应在提高专业能力本身,尽管当下不乏依靠机巧获得职业发展的例子,但那仅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完全可能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并非职业发展的常态模式。稳定可靠的职业发展,应当建立在职业能力本身的不断提升上,除此以外,别无他途。因此情商的重要性,只是体现在智商、技术大体相当的人群之间,那些智商、技术远在你之上的人,你连他的面都见不上,根本没机会跟人家比情商。不是吗?所以,智商区分的是高山与平原,而情商区分的是平原上的低地与丘陵,智商决定你将站在哪个平台,而情商主要关乎你在特定平台上的位置。提高情商对那些在智商、技术上已经缺乏提升空间的人很重要,对年轻人来讲,也很重要,但提高智商和技艺,才是首务。如果过早跟着别人跑了,这辈子再想找回自己该有的位置,也就不太容易了。


       这篇小文不只是为写给年轻人看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做律师已经十七年,职业生涯已经过半,十几年的专业磨砺,也算小有成就,似乎可以把自己当师傅看待了,可以在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上放一放了。有时真的难免有这样的想法。但这种想法是不真实的,有害的。律师如同工匠,是不容许有虚荣心、懈怠心的,也是永远不该有怜惜自己翅膀的退缩心的。做一天律师,就要让内心的求知欲燃烧一天,就要耐得住寂寞,看得惯冷眼,珍惜每分每秒可以利用的时间,不间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艺,就要把每一件案子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无论收费多少,都能尽职尽责,上穷碧落下黄泉,语不惊人死不休。


 窦荣刚 2016.6.10

窦荣刚|也谈律师的“匠心”

2016年6月11日 00:00